近日,国内首个仙人掌种植技术地方标准——《仙人掌种植技术规程》(简称《规程》)在厦门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在仙人掌科植物种植技术规范方面的空白,标志着我市在推进仙人掌标准化、科学化种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规程》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归口管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牵头起草。《规程》结合厦门多年种植实践经验,立足于园林景观与农业栽培的双重应用场景,对仙人掌科植物的种植全过程进行系统规范。标准涵盖范围界定、术语定义、一般要求、种植准备与种植过程、养护管理、防护措施等内容。
例如,在养护管理方面,如何浇水、怎么施肥?《规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规范:种植仙人掌首次浇水要在种植3到5天后,种植基质干透时浇透,每次浇水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原则;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作为肥料,在春季、秋季期间进行施肥。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园容管理科科长李兆文介绍,该项目自2023年立项以来,市园林植物园会同福建省仙卉园林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组建起草小组,通过调研种植单位、种植户,收集种植数据,形成这一内容科学、操作性强、可推广实施的标准文本。
据悉,此次地方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助于规范厦门本地仙人掌种植操作,提高园林绿化和农业种植的专业化水平,更具重要的示范和引领意义。作为国内首个制定仙人掌种植标准的城市,厦门走在了全国前列,将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技术依据,有效助力仙人掌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背景
3200余种多肉植物相聚一园
多肉植物区是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中最具特色的专类园区之一,也是我国多肉植物栽培与园林应用示范、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现收集有多肉植物3200余种(含种下单位),其中不乏大、奇、珍、稀的种类,如龟纹木棉、猴面包树等。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在仙人掌科植物的引种、生产、园林应用与栽培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系统研究了该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栽培基质配方、嫁接技术、实生苗栽培技术、大苗移植与防台(风)抗倒技术、珍稀种类的繁殖技术等,在国内首次实现武伦柱、土人之栉柱等的播种繁殖,首创户外规模化种植仙人掌科植物,打造专业的仙人掌多肉植物景观。为我国多肉植物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内众多植物园、爱好者及商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 中国新闻网_梳理天下新闻 | 中国青年网_青年温度、青春靓度、青网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