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新疆博州大地上,一场农业变革正以数字化为笔,绘就了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农业的浪潮席卷而来,让万亩良田实现“一键管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当下,正值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期,精河县各乡镇棉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穿梭往来,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7月18日,在八家户农场农户罗钧家的棉田,绿油油的棉株一望无际,一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药剂,高效完成作业任务。“现在棉花处于花铃期,植保无人机在进行最后一遍封顶以及病虫害防治喷洒,1300亩地约13小时就能完成,效率远超从前。”罗钧感慨地说。此前,拖拉机打药方式不仅会压坏棉花、造成棉铃损失,影响产量,且效率低下。而植保无人机定向精准施药,高效、安全,有效提升了农作物品质与产量。近年来,精河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举措,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化采收等科技种植方式,推动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迈进。精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张晓虎说:“从棉花、玉米、枸杞到小麦等大田作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农机智慧农业全覆盖,搭配信息化平台,生产技术和领域迈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以来,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盛夏时节,长江流域的联合收割机和高速插秧机高效运转,不断刷新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的进度。在黄淮海、东北粮食主产区,“空天地一体化”农情监测网络助力秋粮田间管理更加高质高效。广袤田野里,科技赋能持续发力,夯实着“大国粮仓”的安全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他强调,我们的资源就那么多,超大规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长,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立志补上短板弱项,还要立志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从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到加强良种技术攻关,从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再到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总书记引领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当科技创新深度融入沃土,传统农业焕发出崭新气象。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曾经“靠天吃饭”的旱地麦,在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
近年来,新疆轮台县策大雅乡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的秸秆资源转化为牛羊的优质饲草,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废料的循环利用,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传统农作物收割后,大量农作物秸秆废弃,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我们将秸秆粉碎进行青贮氨化后饲养牲畜,解决了秋冬饲料匮乏问题,节省了饲料成本,实现种养结合,促进农业良性循环。”策大雅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说。据了解,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是将新鲜的全株玉米秸秆切碎,用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在密闭的条件下制作饲料的一种技术。这种饲料的消化率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策大雅乡萨依巴格村牧民阿力木·阿不力孜说:“以前大家掰完玉米还要割秸秆,一趟趟地往家拉,费时又费力,现在秸秆青贮机械化收割省心又省力,还能为大家带来收益。”青贮的秸秆质地松软,香味浓郁,有利于促进牛羊食欲,素有“饲料大王”的美誉。策大雅乡牧业村村民王明德退伍后选择返乡创业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畜牧业,2020年建成了明德家庭农场。“我们养殖场肉牛存栏560多头,肉羊存栏700多只,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很大。今年种植正播玉米250亩,
盛夏时节,走进秦安县魏店镇吊川村大棚种植基地,一派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出现在眼前,茁壮的植株上挂满了硕大的果实,鲜绿的辣椒、鲜嫩的番茄和鲜美的茄子挂满枝头,绘就了一幅优美乡村丰收画卷。为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户种植收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魏店镇审时度势、长远谋划,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着手点,着力打造大棚经济,不断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在吊川村大棚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农户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设施种植的优势作用,采用精细管理的科学种植模式,实现高产、优质的多茬种植。按照合理定植、科学管理要求,选用辣椒、番茄、茄子等大众喜爱蔬菜作为种植对象,不失时机强化种植管理实现大丰收。目前,辣椒已经开始上市,单棚产量4000斤。番茄单棚产量6000斤,茄子单棚产量3000斤,大幅增加了农户种植收入。下一步,魏店镇将持续做好销售保障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市场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7月21日,全省“三农”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内江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聚焦“天府粮仓”建设中期目标任务,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于立军指出,今年是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是冲刺“天府粮仓”中期目标的决胜之年。要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职责使命,扎实抓好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把“三农”重点工作做细做小做实,确保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于立军强调,要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提高粮食单产,着力实施“吨粮田”建设,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扎实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准确把握底线边界,科学安排试点进度,集中破解困难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平稳推进。要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引领、系统推进,深入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工程。要全力抓好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购销利益分享机制,扩大以工代赈项目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家表示,一系列强农惠农部署,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件件都有落实。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注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在“三农”领域上就是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破除要素双向流动的壁垒,尤其是对人才、土地、资金三个要素做出了进一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进一步给愿意进城的农民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农村人才怎么留住,《政府工作报告》都有部署。在土地二轮承包到期之后,怎么样顺利顺延,《政府工作报告》在资金上部署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资机制,核心是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金融要增加更多。粮食生产目标首次提升至1.4万亿斤左右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首次将粮食产量提升至1.4万亿斤左右。专家表示,这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高位上站住脚提出了更高要求。专家介绍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
环球网_全球生活新门户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新浪财经_金融信息服务商 |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 中国新闻网_梳理天下新闻 | 中国青年网_青年温度、青春靓度、青网态度 |
版权所有:辽宁鑫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 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备案号:辽ICP备2025058494号-1